种出好风景创造好生活(美丽中国·乡村旅游看生态②)
 日期:2022-12-27   浏览:894   来源:济南市红色革命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返回列表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大寨村——

种出好风景 创造好生活(美丽中国·乡村旅游看生态②)

李 纵 刘 健

核心阅读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近日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以壮丽的梯田风光与厚重的红瑶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广西大寨村成功入选。近年来,当地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唱响旅游之歌,通过修复青山、涵养水源,保持生态梯田美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走出了乡村振兴之路。

湛蓝的天空,飘浮的白云,山间层层梯田云雾缭绕、攀入云端,农民在田间劳作,仿佛在画中耕耘……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颇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吸引着远近游客。

“现在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10多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余琼通说。原来,就在10多年前,村民还在砍树伐林,频发的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让村民叫苦不迭。近年来,当地从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入手,村民齐心协力,一步步“种”出绿水青山,也让大寨村走出了一条崭新的生态发展道路。

梯田风光与红瑶文化交相辉映

12月,早已过了梯田上最热闹的光景。“外面人看这个季节的梯田只觉得光秃秃的,在我们看来现在才美咧。”每天早晨醒来,大寨村村民潘德英习惯到梯田上走一走,在她看来,这个时节的梯田正是一条休养生息的巨龙。

地处越城岭南麓的龙胜县“万山环峙,五水分流”,自古以来便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勤劳的当地人把绵延起伏的坡地平整为层层梯地,待田块逐渐定型后,再灌水犁田种植水稻,形成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成塔”的梯田景观。

大寨村有长达2300多年的梯田耕种历史,村民世世代代在山坡上开垦水田,日积月累,形成了气势恢弘的梯田群。2018年,大寨村境内的龙脊梯田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身着红瑶服饰的潘德英和古老的梯田站在一处,让人颇有时光倒转的错觉。“受气候影响,梯田景观随着不同季节、天气状况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潘德英说。

与灵动的梯田景观相衬的,是厚重的红瑶民族文化。“我们是红瑶,衣服以红色为主。除了‘瑶王印’不能变以外,女人们会把自己看到的花花草草还有动物形象一针一线绣到衣服上,一套衣服绣下来最快都要两年。”潘德英说。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龙脊梯田的壮观,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这跟在手机上看是不一样的。”来自湖南的蒋女士说,她经常在网上见到龙脊梯田的照片,来到这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不仅能欣赏层层叠叠、风光旖旎的梯田,还能体验红瑶刺绣,感受少数民族风情,这趟龙脊梯田之旅让她赞不绝口。

修复青山、涵养水源,保持生态梯田美景

“梯田美景四海宾朋共分享”“生态旅游广大民众同收益”,村民潘保玉的家中挂着这样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珍贵之处是体现了村民们不断增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大家都知道有好生态才能有好生活,要珍惜我们的生态环境。”潘保玉说。

“过去我们大寨村有很多老树,后来许多人开始烧木炭,基本上所有大树都被砍掉了。那时候村民也养牛,喜欢把山上的树苗烧掉,方便草长出来给牛吃,小树苗都活不成。”潘保玉仍然记得,当时大寨村周边的山上毫无生机,失去了森林的涵养,村里一度失去了灌溉水源。“梯田也受到影响,到了暴雨季节,泥石流来得很猛。”潘保玉说。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本世纪初。直到2005年,当时还在村里担任村干部的潘保玉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生态旅游”这个词,他觉得大寨村必须要做出改变了。“当时我就有一个模糊的认识,隐约觉得保护生态是大寨村的出路所在,这个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清晰。”潘保玉说。

2008年,大寨村收到了龙胜县政府送来的40万棵杉树苗,开始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为了发动村民参与种植,潘保玉也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潘保玉带领200多户村民早出晚归,将40万棵杉树苗种到了大寨村的各个山头。

如今,站在大寨村眺望,远处一片郁郁葱葱。走进生态修复林,最大的一棵树已经有15厘米粗,周边皆成良木。“树苗种下后,我们经常去管护,看着它们一点一点长大。”潘保玉说。现在,大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82%,大自然回馈的山泉水不仅能够灌溉梯田,还能供全村人使用。

展民俗、开民宿,好风景带来好生活

“大寨梯田之所以有名,看的还不只是田本身。”余琼通说,大寨村村民相信“水稻就是风景线,梯田就是金饭碗”,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农业生产的根本,严格遵守稻田耕种、收割等生产时令,加强对梯田的保护,确保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

每当清明、谷雨过后,山里的布谷鸟开始啼叫起来,村民们便集结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开始耦耕、耘田、砍田基、扶田基等12道农活。这幅美丽的立体农耕图景,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体验的同时,也是村民对梯田最好的保护。通过“砍田基”,手工清除梯田上长出的杂草,并将杂草踩进梯田内,化作有机肥,起到滋养梯田土壤的作用。此后,在“扶田基”的工序中,村民在劳作的同时,将梯田有缺口、漏水的地方进行手工修补,长此以往,能有效抵御干旱或者冰冻可能给梯田造成的损毁,让梯田始终处在最好的状态。

“这12道农活是当初建梯田的先民传下来的,缺一道步骤梯田都可能会损坏,这就是我们的梯田文化。”余琼通说,大寨村民通过村规民约确立了“种田就是种风景”的理念,通过发展旅游,强化了保护梯田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是大寨村村民全新的自我认知。在村里,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农家旅馆、私家车随处可见。

时下,虽已不是旅游旺季,余琼通的民宿里依然有游客前来办理入住。余琼通也是村里最早回来办民宿的人之一。“2013年开始,大寨村村民开始大量修建房屋,五花八门的民宿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我也投资了400万元,建了个拥有18个房间和1个餐厅的酒店式民宿。”余琼通说。

余琼通家有一个面向梯田的大平台,成为游客喜爱的“打卡地”。“现在,大寨村还创新实行起了流转梯田有租金、入股梯田享股金、梯田务工挣现金、梯田维护得奖金、梯田旅游发薪金的‘一田生五金’旅游产业振兴之路。”余琼通说。在景区内经营农家旅馆、出售手工艺品、表演民族歌舞……2021年大寨村游客接待量超过60万人,实现旅游营业收入5.28亿元。

“2005年,我刚当村干部的时候,村委会还欠当时学校小卖部的账。2019年,全村总收入达到了72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22万元。”潘保玉说。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防疫行为准则【科学防疫小贴士】(60)下一篇:《新时代中国人权》第1集人民至上>
0.251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